新闻动态
科研成果 |
行业信息 |
参考资料 |
技术文章 |

联系人:杜成军
手 机:13598691507
传 真:0373-5836558
邮 箱:yhgy373@163.com
地 址:河南省新乡市北环梦溪路1号
Q Q:516327144
网 址:www.xxyhgy.com
新闻动态
术语解释 |
      在任何科学领域内,简明的术语都是成功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污染控制领域有一套术语,它不但是唯一的,而且每年都在扩充。不可避免地,由于术语的扩充,有些词就变得过时了,而且再也不使用了。这一章包含的是近代污染控制中常用的词语。不打算把它扩充为一部完整的、包括过去和现在用语的词典。这里列出的术语包括三个部分:污染分析、过滤、污染敏感度。       1污染分析       1.1非等速取样—从系统的层流区取样,试样抽取的地方其液流速度不同于自由流速度。       1.2基础污染物—在任意时间周期开始时存在于可控制环境中的污染物。       1.3内含污染物—与“装配污染物”同。       1.4毛细管取样—用控制流量的毛细管来取样。       1.5污染物—有害的物质或能量。       1.6污染—在可控制环境中存在着一种或多种污染物。       1.7污染控制—为确定、获得、保持合格的污染度所需的活动。       1.8污染度—指与可控制环境相联系的污染物的量,通常用每单位体积油液中所含污染物的累积颗粒尺寸分布来表示。       1.9污染体—受污染或可能受污染的对象物。       1.10可控制环境—包围污染体的有界区域,其中污染度可加以调节。       1.11双切尘—种分挡的污染物,除特定区间(如5-10微米,10-20微米等)范围内的颗粒外,凡比该区间尺寸小或大的颗粒均被排除。       1.12动态取样—从流动油液中取样。       1.13装配污染物—由于制造和装配过程而存在于可控环境中的污染物。       1.14自由环境—具有不可控制的污染度的环境。       1.15生成污染物—由于元件的磨损或油液的变质而引入可控制环境中的污染物°1.16重量污染度—每单位体积油液中污染物的重量,常用每升的毫克数来表示。       1.17入侵污染物—从自由环境越入可控制环境的污染物。       1.18 log一log2分布—属于对数正态分布的一种颗粒尺寸分布,其几何平均颗粒尺寸为1。       1.19颗粒尺寸—颗粒表面任意两点间的最长的直线距离。       1.20颗粒尺寸分布—按污染物颗粒尺寸分布的粒子数频度,通常以每毫升油液里的积累颗粒数来表示。       1.21微粒污染物—一种由固体颗粒构成的污染物。       1.22微粒污染图—描绘油液污染度和重量污染度的标准图纸。       1.23重量百万分率—每百万重量单位流体中污染物所占的重量单位数。它可通过重量污染度(每升的毫克数)除以流体的比重而得到。       1.24体积百万分率—每百万体积单位油液中污染物所占的体积单位数。它可通过重量污染度(每升毫克数)除以污染物的密度而得到。       1.25残留污染物—与基础污染物同。       1.26试样—整体中有代表性的标本。       1.27取样—抽取或得到试样的活动。       1.28形状系数—联系不规则颗粒的体积和球体积(其直径等于不规则颗粒的最长尺寸)的一个经验常数。       1.29单切尘—一种分级的污染物,除去上限尺寸以上的颗粒,只剩下指定尺寸范围的颗粒(如0-5、0-10微米等)。       1.30静态取样—从静止的油液中抽样。       1.31试验污染物—满足下列条件的自然出现的污染物:  1.任何人均易得到的。  2.在液压系统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污染物。  3.有某种颗粒尺寸和重量的分布,且这种分布是一致的、可控的并保持恒定。  4.有某种已知的、可用数学描述的尺寸和重量分布。 1.32素流取样—从紊流区取样。 2过滤 2.1绝对过滤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以通过滤油器的最大固体球颗粒的直径。(此术语是想用来指示滤芯的最大孔隙)        2.2吸收—用机械的方法拦截的污染物。 2.3真实的污染物容量—在达到极限压力降之前滤油器能够排除和拦截的特定污染物的重量。 2.4 ACFTD容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滤芯前后产生一定压差时,滤芯.上游所需添加的AC细试验粉尘的重量。 2.5吸附—由表面力(即流体内所含污染物的表面与滤芯或已拦截下来的污染物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拦减的污染物。 2.6外观污染容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滤芯前后产生一定的压差时,需添加到流体中的指定污染物的重量。 2.7起泡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浸在液体中的滤芯表面冒出第一股连续气泡时的气体差压。这不是测定滤油器额定值的方法。 2.8破裂压力—由于液流从里到外流动而产生的、引起滤芯结构或滤材损坏的压力降。 2.9离心分离—借助机械方法产生的离心加速场从流体中分离出污染物的一种惯性分离方法。 2.10清洁滤芯压力降—在相同流量下测得的滤油器压力降和单纯壳体的压力降之差。 2.11压破压力—油液从外到里流动而产生的、引起滤芯结构或滤材损坏的压力降。 2.12控制范围—过滤器上游污染度和下游污染度之间的范围。 2.13累积分离效率—过滤器拦截的大于某一给定尺寸的所有污染物的量与流入过器滤的所有污染物的量之比。 2.14旋风分离—借助流体动力学方法产生的垂直加速场从流体中分离出污染物的一种惯性分离方法。 2.15静电分离—通过污染物与捕集器的电荷差使污染物从介电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16结构完整性—在规定条件下,用起泡检测法测定滤芯的物理状态。 2.17滤油器—由壳体、滤芯、密封件所组成的分离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多孔性材料利用吸收或吸附作用拦截流体中的不溶性污染物。 2.18滤芯—实际起过滤作用的多孔性装置。 2.19过滤—使流体通过滤油器而去除悬浮在流体中的一部分颗粒的过程。 2.20过滤比—单位体积的流入流体中大于某规定尺寸的颗粒的数目与单位体积的流出流体中大于同样尺寸的颗粒的数目之比。 2.21流动疲劳—滤芯抵抗由于系统内周期变化的流量状态而引起的挠曲所造成的滤材结构破坏的能力。 2.22重力分离—通过重力加速场使污染物从流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惯性分离方法。 2.23惯性分离—由于存在某种加速场而使污染物从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24磁性分离—利用磁场将铁磁性颗粒从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25材料的相容性—滤芯在必须使用的流体中保持材质性能的能力。 2.26多次通过试验—要求流出的流体恒量再循环地通过试验滤芯的一种过滤试验。 2.27纯压力降—滤芯最终压力降和清净时的压力降之差。 2.28单位流量污染容量—ACFTD容量除以通过滤材的流量所得的值。 2.29公称过滤粒度—由过滤器制造厂规定的任何一个微米单位数值。但它并不表明过滤器的性能,也不作为不同过滤器之间的有效比较。 2.30压力损失—直至最终压力降的整个使用期间,滤芯的平均压力降。 2.31分离器—主要功能为利用污染物的物理性质分离污染物的一种装置。 2.32工作寿命—滤芯在系统中使用直至必须更换时的时间。 2.33单次通过试验—要求流出的油液在流回被试滤芯之前需预先过滤的一种过滤试验。 2.34尺寸区间分离效率—过滤器拦截规定尺寸区间的污染物的量与流入过滤器的这类污染物的量之比。 2.35声吸分离—利用流体的振动使污染物从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36单位面积污染容量—ACFTD容量除以过滤面积所得的值。 2.37最终压力降—由制造厂规定的、在更换前滤芯允许的最大压力降。 3污染敏感度 3.1污染寿命—由于流入的污染物的影响而使元件预先选定的性能参数降低某一定规量之前,该元件在规定条件下的工作时间。 3.2污染敏感度—液压元件对污染物存在的敏感度。 3.3耐污染度—某元件在规定的一系列条件下工作时,其性能的改变不大于某一给定量的污染度。 3.4耐污染曲线—在参照条件下,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元件的性能参数的改变不大于某给定量所对应的流体中连续存在的污染物的log-log2颗粒尺寸连续分布曲线。 3.5污染磨损—由于有害杂质的污染影响而引起元件性能参数的降低。 3.6污染磨损系数—液压元件的一个特征常数,与元件的材料以及建立在元件敏感度上的结构有关。 3.7流量下降比—污染物注入后的稳定流量与注入前的流量之比。 3.8性能参数—一种敏感的工作变量,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液压元件的污染敏感度,并提供对污染磨损的一种直接度量。 3.9污染参考寿命—元件在参考条件下的污染寿命。 |
日期:2022/7/26 阅读:1880次 |